文字:孩子太乖未必是好事
05月
文/陈小熙
为人父母,常有的疑惑是:为什么从前那个听话的孩子会变得如此叛逆?其实太乖的孩子未必是好事,他们只是在顺从抚育者的需要。
有一个农村考出来的研究生,说话的声音很小,口齿也不清,嘴巴像被什么包住。他说他和母亲的关系很好,是母亲骄傲的好孩子。家里还有一个姐姐,从小就和妈妈吵架。很奇怪,一个和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,会如此胆小怯懦。男孩的脸上有一道疤,他说那是他四岁不到时的一次意外。他随母亲到地里做农活,妈妈在前面拿着镰刀,他跟在身后,突然想起有句话想对妈妈说,就往前走了几步,妈妈的镰刀一不小心划伤了他的脸,顿时鲜血直流,把眼睛的视线都遮住了。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:妈妈,我不疼。回忆往事,他至今仍有一种骄傲的情绪,为自己的懂事,为自己小小年纪却能充当一个保护者。
这是一个让人听了心痛的故事,却又那么真实那么常见。这个孩子其实是妈妈情绪上的照顾者。当抚育者自身情绪这一部分发育得不好的时候,虽然他们常以恩人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生命中,赐以衣食,但是孩子往往反过来充当照顾者情绪的角色。这也就是孩子长大后压抑的根本原因。
那个鲜血直流,还对妈妈说不疼的小男孩成年后成绩优异,一直保持着让母亲心头骄傲的资本。后来,他恋爱了,交了一个女朋友,却没有丝毫恋爱中的甜蜜,反而觉得很疲惫。他说他请她吃饭,给她买水果,请她看电影,把她照顾得很好。他对她说,你安慰一下我,我好累,她说就不就不。他觉得没办法接受。虽然他很爱她,但是为什么她不能给予他想要的安抚?她的同室好友都说他会是一个好老公,但不是一个好恋人。为此,他困惑极了。
他是在谈朋友吗?他是在找母爱。动物界中的雄性在择偶时,会显示出自己最强悍最美丽的一面,而不是示弱。父母没得选,但是当恋爱时,我们童年时所缺的都期待在另一半身上得到弥补。所以有人说,婚姻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治疗。
这个从农村考出来的研究生,在亲密关系中,是一个典型的顺从者。顺从者怕被抛弃,怕被别人伤害,怕别人生气,怕处罚,怕被贬低……他一直顺从他的母亲,也一直压抑自己。
我们顺从是希望我们顺从的对方对我们赞许。顺从者过于认同别人的损失,如果他们有界限,对方认为他们受伤了,这个人就不能坚持了,原有的界限就松动了,新的压抑就产生了。一味顺从的人让自己担负太多的责任而设下太少的界限;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选择,是来自内心的恐惧。
当父母教导儿女对别人设立界限或对人家说‘不’是坏事时,他们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“别人可以在他们身上为所欲为”。因此,父母让自己的孩子毫无防卫能力地进入带着邪恶的世界。那些邪恶常常以爱控制人、操纵人、剥削人的姿态出现,也可能以各种不同的诱惑试探人。
在这个世界里感到安全,小孩需要有能力说出下面的话:“不!”“我反对!”“我不要!”“我选择不要那样!”“停止!”“你这样会伤到我!”“那是错的!”“那样不好!”“我不喜欢你摸我那里!”阻挡一个孩子说不的能力,将使那个小孩的一生残缺不全。他们会对坏事说好。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心。
父母都是为了你好,父母吃的盐巴比你吃的米粒都多,都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,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?你还小你什么都不懂,父母都是过来人你要相信父母,有时最爱自己又最伤自己的偏偏是父母,完全承认父母是这世界上最爱我们的,也知道不管他们的方式如何终归是为儿女好。我们应该理解感激回报,可有时,理解不代表认同,爱里也伴随了伤害。
这种想法误导性很大,说得好像就因为这点爱,家庭关系里面就可以为所欲为,而家庭关系之外的人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害你一样。不管在家庭关系的内外,人和人之间都有经济或精神方面的依存关系,这就决定了就算和父母相处,和子女相处,都需要知识和技巧,家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长期研习的大学问,因为’父母是爱你的’和’社会主义’一样是口号,不是别的什么。这种口号给人一种天性的爱不需要经营的错觉,接合上已经被扭曲的孝文化,家人之间的爱生出霸权性。这么说似乎是很不近人情,但实际上,家是世界上最不讲理的地方,家里的人情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,受到逐渐畸形的传统的污染,更折射出肆无忌惮的自私和霸权。
其实我觉得不管人跟人是处在什么关系,都应该平等尊重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,任何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,哪怕这里的别人是你最亲最爱的孩子。夫妻关系亦然。
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里面,如果能适当给这个领域一些关怀,在大学教育里,用在四六级上的人力财力能分一些给家庭心理学指导,那比一天到晚喊孝喊德强多了!谁不希望家庭和睦?光希望不学相处之道家庭就会自动和睦?
- 属于分类:随笔
- 本文标签:
- 文章来源:365bet官网_NBA中国官方网站-体育在线
- 文章编辑:365bet官网_NBA中国官方网站-体育在线
- 流行热度:人围观
- 发布日期:2014年05月20日
- 上一篇:图文:你在尼泊尔遗失(下)
- 下一篇:文字:谢谢那些最后没得到的